铜供应形势雪上加霜,机构预计:短期走势或陷入纠结 今日热门

2月14日,期货沪铜主力价格为68550元,相较昨天(2月13日)上涨400元,涨幅达0.59%,专业机构预计铜价短期将在68000-69000元区间震荡!

采购蜂注意到,近期受“秘鲁抗议事件”影响,该国部分铜矿海运面临风险,运力尚在恢复中;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的Grasberg因洪水而暂时停产等因素影响,铜价短期的跌涨短期将陷入68000-69000元区间震荡的纠结中!截至2月13日,我国主流地区铜库存环比上周五增加0.34万吨至31.63万吨。


(资料图)

供应端:不可控风险增加

随着南美的铜矿供应日益严峻,以及全球铜需求压力上升,全球目前正面临铜短缺。研究机构分析师预测,铜矿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30年。

近日,智利铜业委员会(Cochilco)发布的该国2022-2033年铜产量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智利铜产量将突破600万吨大关,并于2033年升至658万吨,产值将较2021年增长17%,但增幅低于此前几年预期。

不过,全球能源咨询机构麦肯兹(Wood Mackenzie)金属和矿业副总裁罗宾·格里芬表示:“该机构已经预测到2030年前,铜的供应都将存在重大缺口。”

格里芬认为未来铜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产铜大国秘鲁持续的动乱以及能源转型对铜的需求上升:“只要有政治动荡,就会产生一系列影响。而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很多矿场可能不得不关闭。”

秘鲁某巨型铜矿

据采购蜂了解,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产铜国,秘鲁占据了全球约10%的铜供应,该国也是锌和银的主要出口国。自去年12月7日左翼总统卡斯蒂略被罢免以来,秘鲁便一直处于反政府抗议活动中。该国整个铜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的高速公路都被封锁,威胁到了铜的生产和运输。

矿业活动是保持全球铜供应稳定的关键,杰富瑞在1月31日的一份报告中称,秘鲁约30%的铜供应因动荡而面临风险,这对铜价构成上行压力。而美银大宗商品策略师Michael Widmer在上周分析中认为,秘鲁与采矿业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最近突然爆发,使得“金融体系出现一些波动”的可能性更大,可能导致铜价升至1.2万美元/吨。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专挑细处断。”因暴雨引发洪水导致位于印尼的铜金矿Grasberg停产,公司不得不下调今年一季度的铜销售预估。

据自由港介绍,洪水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泥石流损坏了Grasberg的精矿加工厂以及通往该矿的部分道路,采矿和矿物加工活动被迫暂停,预计该矿在月底前无法恢复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欧洲的俄罗斯、非洲中部的刚果(金)和赞比亚、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智利拥有铜储量2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23%,位居全球首位;澳大利亚和秘鲁的储量分别为7930万吨和7700万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9%,分别位列第二位、第三位;另外,随着刚果(金)地质工作以及铜矿开发的不断推进,其资源储量占比由2020年的3%上升至2021年的4%。

需求端:铜需求持续增高

去年,铜价整体重心有所下移。在铜供应减弱的同时,需求端的压力也在不断上升。随着我国2022年末持续优化防疫政策发展内需,以及全球汽车和能源转型行业的发展,致使市场信心较足,对于铜的需求也不断被推高导致铜价在历史高位附近波动。

刚果(金)大型铜矿Kamoa-Kakula首批铜精矿发运

采购蜂了解到,2022年铜精矿加工费方面,全球铜矿山产量释放速度快于冶炼产能释放速度,推动了加工费持续好转。2022年11月底,中国铜冶炼厂代表与自由港公司敲定了2023年铜精矿加工费为88美元/吨,较2022年上涨23美元/吨,创2017年以来新高。

CMC Markets市场分析师Tina Teng表示:“中国重新开放将对铜价产生重大影响,因为这改善了需求前景,并将进一步推高铜价。同时在清洁能源转型加大采矿难度的背景下,供应短缺将进一步推高铜价。”

Teng补充说:“铜矿的供需短缺可能会持续到当前的逆风因素引发潜在经济衰退出现为止,时间点大约在2024年至2025年。”他预计到那时,铜价可能会翻倍。

从历史来看,供需基本面和成本决定了价格长期趋势,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在很多时候,铜的金融属性(流动性、货币政策、美元走势)才是市场的关注重点,从而导致基本面对市场的影响出现一定滞后性,短期内的大涨大跌是由金融属性带动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我国精炼铜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态势,其中,传统领域用铜板带、电路板用铜箔等消费相对疲软,电力、新能源领域用铜表现较好。电源和电网完成投资均同比增长。

有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4607亿元,同比增长27%;全国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511亿元,同比增长3%。考虑到社会能源需求渐增,且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推动基建工程建设,预计2023年,电网建设将表现良好,对未来长期铜材消费有较好拉动作用。

同时,全国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铜消费拉动明显。去年预计全年国内锂电铜箔总消费量达到40万吨,对铜的消费增长贡献率约为40%。

另外,从铜终端产品的整体数据来看,电源电网工程投资涨幅依然可观,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依然保持高速发展趋势,对铜消费有较好的带动作用。

综上所述,铜在电气化相关技术以及能源转型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在能源转型(行业)中,铜的供应存在一个更长期的问题,因为汽车和变速器的增长潜力都将是巨大的。供应端,虽然2023年全球铜矿新增产能依旧不少,但目前拉美地区风险事件频发、矿山生产干扰因素明显增加,若此类事件再度发生影响到已有矿山的正常运营及新建矿山的投产、稳产,铜矿紧平衡格局或将又一次转入短缺。因此,供应端的稳定性依旧是困扰2023年铜矿供应的主要因素。需求端,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将在短期内会对铜消费形成有效的支撑,而传统家用电器、通讯电子等行业,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加之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预计短期内很难形成有效支撑。

关键词:

编辑: MO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